台灣高山茶,泛指生產於海拔1000公尺以上高山之半球型烏龍茶,屬於半發酵茶。產區集中於台中市、南投縣及嘉義縣。台灣三大高山茶區包括梨山、阿里山及杉林溪,最高達2800公尺。特色為輕焙火或不焙火。
台灣高山茶屬於半球型包種茶,製作方式與平地茶類似。和平地茶不同處為,茶葉因高山氣候不同,產生不同的「高山韻」,這種味道每個茶區、甚至每一座山頭都不一樣。為了讓品茗茶感受到這股茶韻,台灣高山茶通常是輕焙或不焙火。這也是台灣高山茶最大特色。
台灣高山茶採收以春季及冬季品質最為優良。採一心二葉。春茶四月底到六月,越高者愈晚採。冬茶10月到11月,越高者愈早採。高山茶等級最常以海拔高度衡量,台灣三大茶區中,以梨山茶區平均海拔最高,因此價格也愈貴。梨山茶區中,位於中橫公路段97公里到105公里的大禹嶺茶區,海拔高度最高達2800公尺,是全世界最高的高山茶區。

製作方式
採一心二葉茶菁。雨不採、陰不採。採收後要立即日光萎凋、室內萎凋,並經過翻茶再開始進行炒青。炒青溫度約250度,炒3分鐘。炒完後以布包揉團、塑形、復炒,重覆3次完成塑型。
台灣高山茶為了能喝出高山韻,通常愈高山愈不需要焙火。初等的高山茶也只會輕焙火。此為高山茶最大特色。
台灣高山茶沖泡法
高山茶為高貴之茗品,沖泡時需謹慎,避免錯誤方法弄壞一壺好茶。
- 用水:以山泉水最佳、礦泉水次之。建議以尋山泉水再泡,口感差很多。勿使用純水或蒸餾水。
- 茶具:不限。
- 水溫:85到90度為佳。
- 茶量:壺之2到3分滿。視需求增減。
- 時間:首泡2分鐘,後每泡增加40秒。約可泡5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