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馬宮茶產於貴州省大方縣的海馬宮鄉,屬於黃茶類。其特色為茸毛明顯、條索緊實、茶湯黃中帶綠、湯色明亮的特點。
相傳清朝乾隆年間,貴州大定府簡貴朝,對製茶頗有興趣。回鄉時將茶帶回大方縣海馬宮種植,開啟當地種茶風氣。製成的茶湯色似竹綠,命名「竹葉青」。因品質很好,在清朝時成為貢茶,名享天下。

製作方法
海馬宮茶採於當地小群體品種,具茸毛多,持嫩性強的特性。其中以穀雨前後茶最佳。採一心一葉或一心二葉。製作工程包括殺青、初揉、悶堆、復揉、復炒、烘乾等工序。
殺青溫度約140度,殺至茶味消失、可握成條。接著進行初揉,要將茶葉揉成條狀。揉完放進竹筒,悶堆約24小實,需視溫度溼度調整時間。取出後復揉再復炒,最後以文火慢烘,約烘10小時,至含水7%即可完成。
海馬宮茶沖泡法
茶具不限。水以河水或山泉水為佳,自來水勉強用,但需靜置24小時。水溫80。茶量為1比50,例如壺量100ml,海馬宮茶放2克即可。首泡3分鐘,後每泡增加1分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