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葉製作成毛茶後,為了利於保存、增加風味,有時會再增加一道工序,即為茶葉烘焙程序。茶葉焙火的原理,就是利用溫度讓茶葉產生質變,減少水份及青味,讓茶葉風味變的不同。
依焙火的程度,茶葉可分為不焙茶(生茶)、輕中焙茶(半生熟)及重焙火茶(熟茶)。一般來說,愈接近生茶愈清香,也較能喝出茶的原味。反之則更醇厚、耐泡。
早年傳統的半球型包種茶(俗稱烏龍),業者習慣採用中、重焙火,主要是為了利於保存、維持茶葉一貫味道。近年來流行高山茶及清香型包種,製作上多屬輕焙火型。海拔1600公尺以上的高山茶,甚至多採用不焙火製法,目的是較能喝出「高山味」。
至於低海拔茶區,多採用中、輕焙火製法,包括凍頂茶、包種、東方美人。雖然茶市朝生茶走,重焙火仍有其市場,因此在鹿谷、竹山仍有製作重焙火茶。
茶品
|
焙火程度 |
台灣龍井茶
|
0 |
台灣碧羅春
|
0 |
包種茶
|
輕 |
高山茶
|
不焙~輕 |
烏龍茶
|
輕~重皆有 |
鐵觀音
|
輕~重皆有 |
東方美人
|
輕~重 |
蜜香紅茶
|
輕~重 |
日月潭紅茶
|
輕~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