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葉發酵過程

茶葉發酵的定義泛指兒茶素氧化,帶動不飽和脂肪酸、胺基酸的氧化裂解,讓茶葉形成香氣及甜度。茶葉發酵過程採摘後就開始進行,但由於剛採摘下的茶葉水份過多,因此製茶業者會先進行日光萎凋,再透過室內萎凋及攪拌,讓不同的茶種,達成最適當的茶葉發酵製程。

茶葉發酵的程度決定茶葉的類型。一般依發酵程度分為綠茶、烏龍茶、紅茶。綠茶即為不發酵茶、烏龍茶為半發酵茶、紅茶為全發酵茶。發酵程度愈重,則茶湯的顏色愈紅。發酵愈少,與茶葉原味愈近,反之則離原味愈遠。

茶葉發酵過程

化學變化(行政院茶業改良場推廣中心/阮逸明)

  1. 蛋白質分解生成胺基酸,可做為其他化學反應的基質,與茶葉香氣、滋味、水色形成有關。
  2. 醣類被消化做為能源,推動其他生化反應,產生與色、香、味有關的成分。
  3. 有機酸含量增加,影響茶湯水色、滋味及口感。
  4. 多元酚氧化酵素活性增高,促進茶葉發酵作用的進行。
  5. 葉綠素被分解破壞,影響成茶色澤。
  6. 產生揮發性成分,為茶葉香氣的主要來源之一。
  7. 兒茶素類氧化縮合生成茶黃質、茶紅質,與茶湯水色及滋味的形成有關。

製作烏龍茶的發酵過程

  1. 採摘後進行日光萎凋,減少茶葉中的水份,讓細胞膜的半透性消失,使被細胞膜分隔的成分滲入細胞質內,相互接觸並藉著酵素催化,讓茶葉開始化學變化。
  2. 日光萎凋後要進行室內萎凋,靜置讓發酵過程持續,透過攪拌調和最佳發酵程度,讓不同茶品達到最適合的香氣及味道。發酵重的茶攪拌久一些。
購物車